自由的xxxx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亚洲国产精品91

    • 索 引 號:QZ030101-0200-2022-00037
    • 備注/文號:泉洛政規〔2022〕1號
    • 發布機構: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1-28
    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泉州市洛江區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規定的通知
    來源:洛江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時間:2022-12-06 11:43
    政策解讀鏈接:文字解讀 視頻解讀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有關單位:

    經區政府第十六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將《泉州市洛江區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規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守執行。

    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泉州市洛江區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臨時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兜底有力、響應及時、覆蓋全面的救急難機制。根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第649號令)、《福建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閩政文〔2015〕80號)和福建省民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臨時救助工作規范》(閩民保〔2019〕121號)等臨時救助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臨時救助實行區、鄉鎮(街道)兩級人民政府分級負責制。區民政局是洛江區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的責任主體,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鄉鎮(街道)”)是申請受理、調查核實、張榜公示、審核并受區民政局委托審批本級臨時救助的責任主體,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街道)做好臨時救助日常服務工作。

    一、臨時救助的含義

    臨時救助是政府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是構建和夯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的兜底措施。

    二、臨時救助對象和范圍

    (一)臨時救助不針對特定人群、身份,只確定是否發生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根據困難情形,臨時救助對象可分為急難型救助對象和支出型救助對象。

    1.急難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因火災、溺水、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主要勞動力死亡或重度傷殘以及其他特殊情況,未獲得相關保險補償、賠償或雖獲得相關保險補償、賠償,仍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個人。

    2.支出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因醫療、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一定時期內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和個人,原則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應低于當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有關規定;因實施危房改造、災后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易地搬遷造成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員、低保家庭和個人、特困人員;因生活不能自理集中供養或因病住院照料護理需求,導致基本生活一定時期出現嚴重困難的特困人員;因生活成本增加,導致基本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低保家庭和個人。

    (二)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含突發疫情)、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需要開展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屬于疾病應急救助范圍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以上情況按有關規定執行后,基本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可納入臨時救助范圍。

    (三)以下情形之一不予以救助:

    1.不能提供申請救助所需有效材料或原始證明的;

    2.拒絕配合管理機關調查核實情況,隱瞞家庭或個人真實收入、財產情況,出具虛假證明的;

    3.家庭成員有就業能力而無正當理由拒絕勞動、就業,不自食其力的;

    4.經調查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財產狀況足以應對所遭遇的困難,具備自救能力的;

    5.法定贍養、撫養或扶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法定贍養、撫養或扶養義務的,但被扶養人有足夠的生活來源;

    6.政府認定的其他情形。

    三、臨時救助標準

    臨時救助標準應與我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并適時調整。要參照我區城市低保月標準上下浮動25%以內確定臨時救助月標準。臨時救助金額要根據臨時救助標準和救助對象家庭人口,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和困難持續時間等因素,分類分檔合理確定。

    (一)對急難型對象,可采取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的方式進行救助,其中:困難程度較輕的,及時予以2000元(含)以下救助,且不得低于當地單人次1個月救助金額;對困難程度較重、救助金額較大的,參照支出型救助對象確定救助金額;對困難程度持續時間長、后續壓力較大的急難型救助對象,可在給予急難型救助后轉為支出型救助對象,并按支出型救助對象審核審批程序進行二次救助。

    對支出型救助對象,一般按家庭人口、救助時長(按月)計算核定,即:臨時救助金額=當地臨時救助標準×救助人數×救助時長,原則上救助時長不超過6個月;也可按醫療、教育等自付費用分類分檔救助,即:1.因家庭成員患病需長期治療,當年度醫療費用扣除各種醫保報銷、商業保險、醫療救助以及其他救助幫困措施后,家庭基本生活仍暫時陷入困境且無能力自救的,參照個人自付醫療費用,普通困難群眾(含低保邊緣人員)、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分別按不同比例予以救助;2.因子女非義務教育階段費用負擔過重,扣除其他救助幫困措施后,家庭基本生活仍暫時陷入困境且無能力自救的,一次性給予不高于4000元的救助(不含自費擇校生和非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二)一次性救助金額最高限額為15000元,每個家庭全年救助金額累計最高限額為20000元。

    (三)對基本生活陷入極度困難,根據上述救助標準確定救助金額已達上限仍不能緩解的特殊個案,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個案研究決定,適當提高救助額度。

    (四)臨時救助實行“一事一救”,申請人一年內不得以同一理由重復申請同一類型臨時救助。

    四、臨時救助方式

    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對象,要根據其實際困難及時采取相應的臨時救助形式。各鄉鎮(街道)在審批中要綜合考慮救助金額及人次均救助水平,充分發揮臨時救助的兜底功能。

    (一)發放臨時救助金。區民政局結合轄區內戶籍人口數將臨時救助備用金于每年3月31日前撥付一部分給鄉鎮(街道),其余臨時救助金由區民政局統籌調度。對需要給予5000元(含)以下救助金的可以委托方式由鄉鎮(街道)負責審批,報區民政部門備案,按程序直接支付到救助對象社保卡或個人賬戶;對需要給予5000元以上救助金的,由鄉鎮(街道)提出審核意見,報區民政部門審批臨時救助金,按程序發放,直接支付到救助對象社保卡或個人賬戶,確保救助金足額、及時發放到位。

    (二)發放實物。根據臨時救助標準和救助對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發放衣物、食品、飲用水和提供臨時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對于采取實物發放形式的,除緊急情況外,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提供轉介服務。對給予臨時救助金、實物救助后仍不能解決臨時救助對象困難的,可分情況暢通各類救助渠道,實時提供轉介服務。對符合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條件的,要及時納入保障或供養范圍;對符合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條件的,民政、衛健、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門要協助其申請相應的救助;對需要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通過慈善項目、發動社會募捐、提供專業服務、志愿服務等形式幫扶的,要及時予以轉介。

    五、臨時救助受理方式和審批程序

    (一)申請受理方式

    1.依申請受理。申請臨時救助的家庭或個人,因遭遇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突發事件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由戶主(或本人)及家庭成員或受委托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街道)提出申請,同時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

    2.主動發現受理。鄉鎮(街道)、村(社區)要加強對轄區村(居)民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的日常排查,發現并核實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提出救助申請。公安、城管等部門在執法中或社工機構人員在工作中發現身處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動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或因突發事件造成交通管制滯留人員等,要主動采取必要措施或提供愛心支持,幫助其脫離困境。鄉鎮(街道)或區民政局在發現或接到有關部門、社工服務機構、慈善組織(含輕松公益、水滴公益等民政部公布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公民個人報告救助線索后,要主動核對情況,對于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要及時受理并啟動臨時救助程序。

    (二)審核審批程序

    1.一般程序。鄉鎮(街道)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可根據《福建省臨時救助工作規范的通知》(閩民保〔2019〕121號)按照程序進行信息核對或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等方式,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對符合臨時救助家庭,由分管領導簽署意見,加蓋公章后上報區民政局;對不符合臨時救助家庭,發出書面通知告知,并說明理由。區民政局自接到申請材料后,對于材料齊全且符合臨時救助家庭,應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批準,實施臨時救助;對不符合臨時救助家庭,發出書面通知告知,并說明理由。申請人以同一事由重復申請臨時救助,無正當理由的,不予救助。

    2.緊急程序。對于情況緊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或無法改變的嚴重后果的,應簡化程序,特事特辦, 可由鄉鎮(街道)或區民政局先行救助,在緊急情況解除之后,按規定補齊審核審批材料。對于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小額救助(2000元以內),授權各鄉鎮(街道)按簡化程序通過入戶核查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3.申請材料。臨時救助申請人應按規定填寫臨時救助申請書,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并簽字確認。申請人所提供的申請材料包括:

    (一)臨時救助申請書;

    (二)申請對象家庭經濟核對狀況誠信申報承諾書;

    (三)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相關證明材料;

    (四)居民身份證、戶口簿或居住證(含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五)家庭(個人)或其贍養、撫(扶)養義務人家庭的經濟狀況核查授權書。

    申請急難型臨時救助的,需提交(一)至(四)所列申請材料,對一時無法提供(三)申請材料的可由村(居)證明替代;申請支出型臨時救助的,需提交(一)至(五)所列出申請材料,其中低保家庭、特困供養人員、鄉村振興監測對象、低收入家庭、已獲得住房保障的家庭和經教育、農水、殘聯、工會等相關部門認定的困難家庭無需提供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授權書。

    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窗口應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材料齊備的,予以當即受理并登記;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補齊所有規定材料。         

    六、健全和完善臨時救助工作機制

    (一)健全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各鄉鎮(街道)要依托政務辦事窗口等原有服務場所,設立統一的社會救助申請受理窗口,開通救助熱線;要完善救助工作流程,規范各業務環節,明確責任、辦理時限和要求,跟蹤辦理結果,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二)建立部門信息共享和核對機制。區民政局要依托“福建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扎實開展洛江區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建立健全與人社、衛健、教育、住建、醫保、農水、公安、司法等多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

    (三)突發公共事件機制。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需要開展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屬于疾病應急救助范圍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響應期間,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對臨時救助的范圍、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救助標準等有不同要求的,按照應急響應期間工作部署要求執行。

    (四)落實資金籌集和管理制度。臨時救助資金通過財政投入、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按照戶籍人口每人每年7元的標準籌集臨時救助資金,省級財政根據我區財力狀況給予分檔補助(今后另有規定的,按新規定執行)。區民政部門根據資金籌集標準向區級財政部門提出年度臨時救助資金支出預算。區級財政部門審核后按規定程序納入財政預算。臨時救助資金支付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專款專用。

    (五)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鼓勵區工會、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以及區慈善總會等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參與臨時救助工作。要動員、引導公益慈善組織、大中型企業等設立專項公益基金,有序開展臨時救助工作。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按照有關規定享受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費用減免等政策。要建立救助對象需求與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救助資源對接機制,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的有機結合,做到因情施救、各有側重、相互補充。

    (六)完善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臨時救助工作管理,建立社會救助監督舉報熱線,臨時救助實施情況要定期向社會公開,暢通求助、報告、監督渠道。申請人與經辦人員、村(居)委會成員有近親屬關系的,應主動如實告知并由鄉鎮(街道)登記備案。區財政、審計部門要依法對臨時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臨時救助資金專款專用。對于發生擠占、挪用、套取等違紀違法行為的,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臨時救助申請家庭或個人虛報、隱瞞家庭狀況、偽造證明材料騙取臨時救助的,一經查實,立即取消救助,由審批主體負責追回已領取的資金,并視情納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有工作單位的,通報其工作單位。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七)完善救助工作信息公開機制。經辦人員應當對在調查、審核、審批過程中獲得的涉及申請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與救助工作無關的任何組織或個人泄露公示范圍以外的信息。臨時救助獲得者是未成年人的,不應公示其信息。

    (八)實行容錯免責機制,對秉持公心、履職盡責的經辦人員,在其按規定程序盡職完成調查,作出臨時救助審批決定后,由于申請家庭隱藏人口、收入、財產狀況以及缺失相關信息數據等原因,導致將不符合條件人員納入臨時救助范圍的,免予追究經辦人員相關責任。適用緊急程序,實施先行救助后,在補齊經辦和審批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申請家庭或個人的經濟狀況或生活狀況不符合條件的,在及時糾正后免予追究經辦人員相關責任。

    本規定自2022年12月1日開始實施,自實施之日起有效期為5年,《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洛江區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暫行規定的通知》(泉洛政辦〔2016〕108號)同時廢止。

    本規定由區民政局負責解釋。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解讀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視頻解讀
    訪談解讀
    媒體報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无为县| 台东县| 湘潭县| 伊宁县| 张家港市| 土默特右旗| 招远市| 陆良县| 胶南市| 介休市| 昭平县| 繁峙县| 永嘉县| 云霄县| 察雅县| 黔西县| 金山区| 汝城县| 三亚市| 尉犁县| 昂仁县| 龙州县| 呼玛县| 肥乡县| 潜江市| 吉水县| 潞城市| 临沧市| 株洲县| 旺苍县| 宝鸡市| 廉江市| 浦江县| 岚皋县| 龙陵县| 成安县| 石城县| 南涧| 阜阳市|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