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福建省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大力推動文化軟實力超越的關鍵時期。當前洛江正處在發展動能轉換攻堅期、生態文明建設加速期、空間布局優化關鍵期,也是洛江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關鍵時期。《洛江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根據《泉州市洛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國家、省、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編制要求為指導,結合洛江區發展現狀,為全面提升洛江區文化和旅游的整體影響力和競爭力,開創洛江區文化和旅游發展新局面,我區結合實際制定本發展規劃。
二、主要內容
《專項規劃》由前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繁榮新時代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推進新時代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品牌營銷推廣與對外交流合作、保障措施、文旅規劃項目等八個部分組成。
(一)關于發展定位。《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發展定位:
海絲文化旅游先行區。依托洛陽橋世界遺產點資源優勢,系統梳理洛江區海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提煉其文化內涵和闡釋文化精神,深入實施“四傳文化”(詩歌傳頌、英雄傳承、書法傳情、IP傳動)和“四名”工程(名山、名橋、名人、名傳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創新手段促進傳統文化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促進傳統文化的活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洛江區海絲文化旅游示范區。
生態休閑旅游先行區。依托洛江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依托洛江區生態新城定位,將洛江區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二)關于發展目標。《規劃》提出:
——高質量文藝作品不斷推出。力爭在文學、小品、舞蹈、聲樂、攝影、書畫、微電影等領域創作一批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預期達到100部(件)。
——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力爭到“十四五”末期,新增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3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1-2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2個。
——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引導。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由普遍覆蓋向達標建設提升,基層文化活動由遍地開花向打造品牌提升,建成基層文化指導員隊伍并發揮作用。推進“一鎮(街)一品”和“一村(居)一品”基層特色文化項目建設。
——文化旅游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實現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長10%以上,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末,全區旅游接待量力爭突破2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0億元。
——文化旅游產業體系趨于完善。力爭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個。力爭創建省級旅游村2個。建設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創建金牌旅游村1個,星級酒店2個,全域生態旅游小鎮1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個。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以建設暢達便捷的交通網絡、完善的集散咨詢服務、規范的旅游引導標識和干凈舒適的環境衛生服務、趣味便捷的智慧旅游系統等為標準,打破行業和產業界限,建立與社會公共服務體系融為一體、與全域旅游相匹配的便捷化、高質量、全覆蓋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三)關于發展布局。《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發展布局:依托 “四名”等優質生態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以全域旅游發展為理念,推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構建“一核兩帶三區六板塊”的文旅空間布局,發揮全域旅游輻射帶動效應,推動國內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
“一核”:建設洛江區旅游集散中心
“兩帶”:打造兩條旅游景觀帶
——東溪生態康養旅游帶
——沿洛陽江文化體驗休閑帶
“三區”:推動三個旅游功能區建設
——北部片區:山地生態旅游區
——中部片區:人文研學旅游區
——南部片區:海絲文化旅游區
六板塊”:推進六個鎮(街)板塊特色旅游
——萬安街道:古橋文化遺產游
——雙陽街道:印尼風情體驗游
——河市鎮:愛國教育研學游
——馬甲鎮:仙山祈夢文化游
——羅溪鎮:鄉村特色觀光游
——虹山鄉:全域康養生態游
三、主要任務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以下任務:一是繁榮新時代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包括:繁榮新時代文藝事業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創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包括:加強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和活化利用。三是推進新時代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包括: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創新發展、優化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創新文旅新業態和完善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四是加強品牌營銷推廣與對外交流合作,包括:培育洛江品牌、創新宣傳營銷方式和加強對外合作交流。
- 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洛江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