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洛江區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堅持黨建引領,秉承“因地制宜、寓法于景,潤物無聲”理念,圍繞“海絲夢·法治路”主題,以泉州申遺成功為契機,充分發揮毗鄰世界遺產點洛陽橋獨特優勢,多元融合海絲文化、世遺文化、傳統文化、法治文化,匠心打造環形聚點式“橋南海絲法治文化帶”,建設世遺點上的“法治陣地”、百姓身邊的“普法圈”,聚合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基層治理等普法依法治理職能,以點帶面構建普法新格局,全方位輻射法治影響力,擦亮“法護世遺”普法新品牌。
一“紅色”注力 健全黨建雙聯機制
依托橋南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將司法行政業務模塊植入公共法律服務一體機,實時對接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式法律服務;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實行律師輪班制度,提供公益法律咨詢服務;設立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青春語潤工作室”,重點實施公益服務、權益保障、犯罪預防等七大類服務項目;開設普法教室,不定期組織舉辦紅色觀影、家庭教育指導講座、法治教育課等活動,宣傳普及世界遺產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生態環保等普法宣傳。

二“核心”引領 提供司法行政服務
堅持以“規范、便民、高效、有序”為導向,建好洛江區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行政爭議府院協同化解為核心的一體化司法行政服務中心,配有24小時公共法律服務一體機,開設“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為轄區群眾提供便捷、優質、暖心的法律服務和普法宣傳。線上開設《“洛”地“法”聲》普法專欄,每月“律師在線”專題以案釋法,線下設置普法標語海報、展播普法視頻,舉辦普法活動,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三“特色”融合 構建法治文化矩陣
在洛陽江畔依勢建設“橋南海絲法治公園”,設有“法治宣傳區、法治體驗區、法治互動區”,設置紅外線感應式普法音柱,實現普法大眾化,讓民眾在休閑中沉浸式學法。首創消防普法主題空間,建立“世遺消防安全宣傳點”,組織消防巡查隊“走出去”,將學生群眾“請進來”,宣貫消防法律法規,增強全民消防意識。建設“洛江生態警務展示館”,設立紅樹林“海岸生態衛士”森林警察林和洛陽橋頭“海岸生態衛士”警務聯絡工作站,探索推行“林長+警長”機制和“警格+林格”融合警務模式,法治護航洛江“生態美”。還建有“蔡襄法治長廊”,傳承弘揚傳統法治文化。


四“法護”世遺 營造普法宣傳氛圍
聚焦《“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條例》,將文旅與普法深度融合,創設洛陽橋“法護世遺”打卡點、法治步道、普法展旗,設立“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務站,推出“普法創意飲品”,吸引游客群眾掃碼關注“洛江區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拍照轉發朋友圈,免費領取普法宣傳品,提高普法參與度和知曉度。成立“古橋調解室”,創新流動調解法,就地就近化解旅游糾紛、消費糾紛等,調解率百分百,有力維護古橋平安。


普法為民、為民服務。世界遺產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洛江區將法治與世界遺產保護有機結合,將法治與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權利相統一,從法治角度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把普法融入黨的建設、基層治理、法治實踐、日常生活全過程,全方位、多元化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斷提升建設“橋南海絲法治文化帶”,多點位融入法治元素,有效提高陣地建設質量和使用率,既體現法的剛性約束,又彰顯人文關懷的溫度,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讓法治精神傳入百姓心中,法治洛江變得更加美好!


閩公網安備:35050402880042號



